準備好迎接一個高利率是新常態的世界了嗎?
5 min read

準備好迎接一個高利率是新常態的世界了嗎?

Henry Hu

“不是不報,而是時候未到”

 “Consequences may be slow but it will come eventually”

元-佚名,《來生債》

所以爲什麽我們得習慣一個高利率的環境?在過去20年不都好好的嗎?長期低利率將成爲常態的言論還言猶在耳,之前長期的低利率不也沒有產生通貨膨脹?讓我們來看看爲什麽政府與聯準會得將利率維持在高位的原因。

 

央行的政策有滯後性,通常需要一段時間才會影響實體經濟,所以過度鷹派或鴿派的決策都有可能對經濟造成重大影響。當前地緣政治風險升溫的情況下,烏俄戰爭,以巴衝突,以及紅海航運的威脅,都説明了世界經濟的前景不容樂觀。地緣政治衝突影響的遠不只是利率,過去幾年飛漲的物價導致生活成本的飆升,通貨膨脹情況想必大家都非常有感。

並且在經過了十幾年的量化寬鬆,經濟中充斥著“僵尸企業”,這類型的企業靠著便宜的貸款資金得以苟延殘喘,但時間拖得越久,泡沫也就越大,泡沫破滅時對市場的衝擊也會更嚴重。如果扣除當今標普五百指數的美股七雄,會發現剩下的493家企業2023全年實際漲幅為6%,但美股七雄卻平均上漲了71%。(我們將在另一篇電子報討論這個話題)

另外美國同時也急需國際資本持續購買國債來應付龐大的開銷,比如説政府支出,償還貸款,以及維持美元霸權的地位等原因。這讓美元處在一個十分尷尬的位置,因爲維持高利率對持有低利率債卷的投資人來説代表著虧損,畢竟美國從08年的金融海嘯到疫情期間已有四次的量化寬鬆早已發行大量的國債,起伏不定的利率對於美國國債的公信力長期來説是一大隱憂。

在當前在中東,烏克蘭以及海峽兩岸都面臨地緣政治衝突下,美軍在各地區的影響力尤其重要,但美國用於償還國債利息的花費已經高於國防預算。美國財政部長同時在美國會聽證會特別指出財政紀律的重要性:美國政府必須走在一條財政穩定的道路上,才能符合長期國家利益。

當然美國國債依然是當前金融市場中最安全的資產之一,但近期的國債拍賣已顯示出國際買家對國債的興趣不如以往,不僅是長期國債(10年期以上)乏人問津,就連中短期國債(2-10年期)也面臨著相似的狀況。美債銷售的失利也將進一步限制美國財政能施展拳脚的空間,不順利的話聯準會得接手購買所有的國債,但這將進一步回復到貨幣貶值並有可能讓通膨死灰復燃,使得過去幾年爲抑制通膨的努力前功盡棄。投資人投資美債的時候需要將這些風險納入考量,並思考這是否符合您資產配置的策略。

“ Then you're left in the dust

Unless I stuck by ya

You're the sunflower

I think your love would be too much “

Post Malone, Swae Lee, ‘Sunflower , Spider-Man: Into the Spider-Verse’

Article's References & Suggested Reads:

By Nick Timiraos,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August 20, 2023

By John Stepek, Bloomberg, January 10, 2024

By Terry Lane, Investopedia, October 13, 2023

By Elizabeth Stanton and Alice Atkins, Yahoo! Finance, February 27, 2024